改革开放之国币记忆 | 详解我国硬币的古往今来

2018/11/8 13:57:43

改革开放之国币记忆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造币事业繁荣发展]

原题:《改革开放之国币记忆》

作者:史仲敏

文章:《中国金融》杂志2018年第14期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造币事业在过去4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币硬币的材质多次更新升级,铜合金、包覆材料、双色合金先后亮相;币种结构更加丰富,贵金属纪念币、投资金币、普通纪念币百花齐放。小小的硬币,将一个个历史瞬间定格为恒久的记忆,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从"铝分币"到"铜合金"

改革开放以前,人民币的硬币只有1分、2分和5分三种小面额的铝合金分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物价上涨,铝分币在流通领域的职能越来越弱化。1980年4月15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1角、2角、5角以及1元四种硬币。这组硬币创造了人民币硬币序列的多项"革新"。首先,硬币面值由单一的"分",扩展为"分、角、元"的递进序列。其次,硬币材质增添了铜合金。其中,角币均为黄铜合金,光泽亮丽;元币为白铜合金,因其印有长城图案,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长城币"。

古今中外,铜都是常见的造币材质。建国初期,我国铜产量较少,来源稀缺,所以没有被选作硬币材质。197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呈文国务院,请示铸造新硬币,并明确提出新硬币主要是为满足对外销售,国内只是象征性地少量发行。报告获得了时任国家副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的批准。1980年4月15日,由1分、2分、5分、1角、2角、5角及1元七枚硬币组成的套装流通硬币(以下简称装帧币)正式面世,市场反响热烈。在此基础上,上海造币厂(现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币")从1981年起开始制造精制币版本的装帧币,开启了我国生产流通硬币精制币的序幕。


从1980年到1986年,每年的装帧币都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它们不仅为我国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更让外国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硬币在国内同样受到热烈追捧。由于当时装帧币只有在外汇商店凭外汇券才能购买,国内很多人就退而求其次,想方设法获取不成套的新硬币。据人民银行会发局《情况反映》记载:有的单位不需要用款,也开一张支票到银行取现,要求搭付硬币;有的取汇款也要求搭付硬币;还有一名北京照相机厂的工人,爱好货币收藏的他拿了一只小银元宝,要求银行兑换他一枚1元硬币。2000年7月1日,这组带有改革开放时代烙印的铜合金流通硬币正式退出流通领域。

包覆材料让硬币之花盛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流通领域对现金的需求量激增。由于当时象征性发行的铜合金圆角币大多沉淀于收藏领域,市场上小额硬币奇缺,商店里甚至出现了用糖果找零的现象。我国急需一套新的、真正能流通起来的圆角币。

要造币,必先选材。造币的选材牵涉到原材料供给、成本、加工工艺等诸多复杂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镍、铜等有色金属的价格大幅上涨。这就迫使各国造币企业大力研制成本较低的新型金属材料,取代日益昂贵的传统造币材料,同时着力研究配套的造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硬币的绝对数量必须足够充沛,才能满足公众对现金旺盛的需求。对于当时刚刚打开国门、造币基础仍十分薄弱的中国来说,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方法,不失为一条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捷径。

1981年,加拿大雪利哥顿矿业公司公开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一种新兴的包覆材料——钢芯镀镍。所谓钢芯镀镍,就是在钢芯圆坯的表面镀覆上了一层金属镍。这种硬币,不仅色泽柔亮、外表美观,还具有耐磨损、耐腐蚀、铸造成本较低等优点,市场流通寿命可达20年以上。中国印制总公司立即派出由朱纯德、蔡明信、严阳生等组成的考察团专程赴加拿大进行实地考察。经过严密的论证,中国人民银行最终决定引进钢芯镀镍成套设备和技术,为发行新一套人民币硬币做好准备。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上币从1985年起引进吸收该项技术。经过5年多的攻坚克难,上币终于建成了我国首条钢芯镀镍坯饼生产线。

1990年5月,第11届北京亚运会1元流通纪念币成为我国首批钢芯镀镍的人民币产品。1992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钢芯镀镍材质的第四套人民币1元流通硬币。该币因其富贵雍容的牡丹花图案而被誉为"牡丹币"。硬币上的牡丹花浮雕高度虽然不足0.1毫米,但形态立体,栩栩如生。以花为设计主题,寓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繁花似锦、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牡丹币"是我国首枚真正意义上的1元流通硬币。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继加拿大、英国之后,具备了世界一流的钢芯镀镍流通硬币生产能力,提高了我国在世界造币行业中的声誉和地位。上币也因此荣获金融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第四套"牡丹币"到第五套"菊花币",钢芯镀镍在1元流通硬币上沿用至今,服役期超过25年。从早期的伟人系列、自治区系列到2015年的"抗战币",共有22套28枚普通纪念币采用钢芯镀镍材质


除了钢芯镀镍以外,20世纪初南京造币厂从国外引入钢芯镀铜材质,并成功应用到5角流通硬币(荷花币)上。随后,印制行业为了解决普通不锈钢硬度较大的问题,自主研制出造币专用不锈钢材料,并成功应用到1角流通硬币(兰花币)上。这一系列产品的开发成功,不仅开辟了我国硬币材质的新时代,更将造币生产能力与防伪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如今,我国的造币生产在模具设计制作、造币坯饼处理、造币科技研发等诸多方面,均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一部分技术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改革大潮催生贵金属纪念币

现金货币常常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还能在方寸之间展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早在公元前279年的战国时期,齐襄王为纪念还都临淄,就曾在刀币上留下"齐返邦长法化"的字样。而我国现代的纪念币事业,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纪念币的诞生,离不开纪念章。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逝世,党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1977年5月,纪念堂工程指挥部专门致信印制局,委托制造纪念章。印制管理局对此高度重视,紧急召集正在北京参加浮雕学习班的造币设计人员,设计出一套四枚的纪念章。历经50天的奋战,7月19日,15万枚"毛主席纪念堂落成纪念章"顺利面世。印制管理局因此受到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的嘉奖。

又过了一个多月,9月9日,以毛主席坐像和毛主席纪念堂为正背面主图案的中国第一枚研制银章——"毛泽东逝世一周年"银章在上币诞生。该银章采用"平底镜面,浮雕喷砂"工艺,经与当时的英国精致银章相比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盛世铸章,得民心、孚众望。1978年4月25日,印制局向上币下达了试制"北京风景名胜纪念金章"的任务。设计人员几乎跑遍了北京地区的风景点,历经半年左右时间,终于制成了一套图案分别为北海、长城、颐和园和天坛的金质纪念章。1979年春节前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套金质纪念章,在香港发售后大获成功。

初战告捷,既为造币企业积累了贵金属币(章)设计与铸造的宝贵经验,也增强了国家发行贵金属纪念币的信心。1979年10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新中国第一套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在香港公开发售。这套由我国自行设计、雕刻和制造的贵金属纪念币,标志着中国当代金银币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为了维护我国对外发行纪念币(章)的信誉,国家还规定纪念币的设计、制造、发行和销售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截至2017年底,我国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已达2200多个品种。黄金珠玉,饥不能食,寒不可衣,但是作为货币之后,就是国家健康肌体里的血液,源源不断、周而复始地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养分。在改革开放初期,贵金属纪念币通过溢价发行和外销,为国家赚取了经济建设所急需的外汇;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加,这些贵重金属纪念币又逐渐成为满足大众集藏和审美需要的艺术瑰宝,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美丽动人的中国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币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过硬的设计制造功力,通过数轮竞标,最终承揽了2008年奥运会纪念币与奖牌的光荣任务。在生产规模上,上币是生产奥运贵金属纪念币全部规格品种的唯一单位;在创新开发上,上币成功制作了奥运币历史上最有分量的贵金属纪念币——10公斤奥运金币;在生产过程中,上币克服各种挑战,最终成功制造了奥运奖牌史上"设计最独特、制作最精良"的"金镶玉"奖牌,为祖国赢得了盛誉。

精心研制享誉世界的熊猫金币

改革开放加深了中外印制行业的相互交流。上世纪80年代初,一则外来信息引起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世界上有些国家发行一种图案不变、不限国家地区销售、不限量发行、不会造成国际黄金市场波动的投资金币。随后,经过对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考察,印制管理局上报中国人民银行认为:我国发行投资金币是可行的,在发行销售模式上可借鉴加拿大的枫叶金币;在销售市场方面,美国具有很大的空间;投资金币的图案参考美国MTB银行建议,采用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又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宝"——大熊猫。

熊猫形象憨态可掬、稚趣盎然,但它超高的认知度也给设计雕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从接到任务那天起,上币的设计师就成了动物园里的常客。他们认真观察、反复写生,在创作时摒弃了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吸收玩具、商标及装饰画所常用的夸张与变形手法来表现熊猫的特点。最终,一只捧着青竹、身躯微侧、似乎在向人们颔首问候的熊猫形象诞生了,并成为我国首次向世界发行的1982年版熊猫金币上的设计图案。

将图稿雕刻成模,是铸造纪念币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如何在金币上表现出熊猫的黑白二色以及皮毛柔和的质感,一度成为研制过程中的"拦路虎"。上币的工艺技术人员反复琢磨、不断尝试,终于从我国古代佛像雕刻艺术中获得灵感,找到了破解的方法。他们采用"凹刻法":在币面的浮雕部分进行凹向雕刻,把熊猫身上的黑色部分(如眼睛、耳朵和四肢等)都凹刻处理成与底平面同样的高度。在模具研磨处理时,创造性地采用了"平底镜面浮雕喷砂"工艺:熊猫的眼睛、耳朵和四肢等黑色部分由于与底平面同样高度,研磨后形成镜面;而熊猫身体的其他部位则采用喷砂处理,形成霜面。在一定光线的折射下,镜面得到的是黑色,霜面得到的是白色,而且还呈现出柔和的皮毛质感,使熊猫的形象饱满生动。"凹刻法"堪称当时条件下在金属钱币上表现熊猫形象的最好方法。经过一年左右的探索,第一枚熊猫金币终于试制成功。1982年秋,该枚熊猫金币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发售,得到了国际上钱币专家和广大钱币收藏者的一致好评。

一年以后,上币再接再厉,设计铸造了1983年版熊猫金币。这枚金币图案选择了熊猫在竹林前行走的动态画面,其形象和结构更加美妙活泼。设计师在金币的底部增加了一个"灰面",使熊猫的黑白关系更加突出、明朗。1983年版的熊猫银币,则采用了母子熊猫的主题,在坚硬的金属上传递出浓浓的温情。凭借着创新的工艺和动人的主题,1983年版的1盎司熊猫金币和1盎司银币,在克劳斯世界硬币大赛上分别荣获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和世界最佳银币奖。初出茅庐的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在世界的舞台上一鸣惊人。

从此,中国熊猫金银币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们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艺术设计、领先的造币工艺、精美的铸造水平享誉世界,成为当今世界五大投资金币之一。30多年来,围绕熊猫金银币的研制,中国印制行业陆续开发出凹刻折光法、反喷砂、多层次等一批创新工艺,先后三次为我国摘得世界最佳金银币桂冠。在这一过程中,印制行业还培养出了陈坚、王福德、罗永辉、余敏等一批技艺高超的钱币设计师。2017年2月,上币设计师余敏被授予"世界硬币大奖之硬币设计终身成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人。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通纪念币

贵金属纪念币是不按面额溢价发行的,由于价格高昂,一直是纪念币中的贵族,只有少数人能够得以珍藏。而普通纪念币则不同,它材质相对低廉,发行数量大,可以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因而成为寻常百姓的喜爱之物。

改革开放初期,贵金属纪念币相对高昂的价格使国内钱币的爱好者望而却步。当时,我国货币体系中缺乏一种具有流通功能且价格亲民的币种。直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普通纪念币的发行,才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使纪念币"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的币种结构。"建国35周年"币一套3枚,面值均为1元,制作精巧,观赏性强。其图案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历史瞬间,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截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111枚普通纪念币,逐步形成了多品种、多系列、多材质共存的流通纪念币体系,题材涵盖著名人物、国庆庆典、体育运动、生肖纪念、自治区成立、珍稀动物、名胜古迹等众多内容,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各方面的情况。

30多年来,普通纪念币的材质和工艺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流通纪念币普遍使用镍铜合金,比如"建国35周年"。1990年8月发行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则是第一套钢芯镀镍硬币,从此掀开了大规模制造普通纪念币的新篇章。进入21世纪,许多普通纪念币开始采用黄铜合金作原料。2015年起发行的第二轮生肖主题普通纪念币则采用了黄白双色合金材质,进一步增强了观赏性和防伪性。